用的鈦白粉為什么不夠白?
一、 概述
鈦白粉是二氧化鈦的俗稱,優良的白色性能使其在油墨、涂料、油漆、造紙等行業占據了市場的絕大份額,因此,被冠于“白色王”的美譽,日常生活中,只要有白色產品或類白色產品,幾乎都有鈦白粉的參與。除了鈦白粉之外,類似產品還有鉛白、鋅白、立德粉、大白粉等,它們的市場份額遠不及鈦白粉,而且各項性能較差,尤其是耐候性、光澤度等方面,因此它們只能應用于低端行業。
目前,鈦白粉的生產有兩種方法,分別是硫酸法和氯化法,就全世界范圍內來講,氯化法的產能要比硫酸法略多,而在我國,由于技術原因,硫酸法廠家遠大于氯化法,氯化法的年產量僅占總產量的5~8%。
硫酸法之所以應用廣是因為它發展歷史悠久,工藝路線相當成熟,對設備的配置要求很低,對原料的要求不高,鈦礦、鈦渣都可以,而且這種方法即可以生產金紅石型鈦白粉,又能生產銳鈦型鈦白粉,基建要求低,投產時間短。由于以上原因,硫酸法鈦白粉被復制,在鈦白粉行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相比氯化法,硫酸法又有自己的缺點,主要表現在操作流程很長,各崗位操作復雜,機械化程度低,流程變量多,參數可控性不高,且“三廢”排放量大,污染嚴重,能源消耗巨大,屬于高能耗、高污染企業。雖然硫酸法缺點眾多,也有被其他方法代替的趨勢,但是現階段人們對它的熱情不減,生命力依舊頑強,在將來的很長時間內依舊會占據重要的地位。
盡管氯化法比較先進,流程短,自動化程度高,產品質量穩定等優點,但是它的原料來源困難,成本高,雖然“三廢”排放量少,但是將生產高鈦渣和人造金紅石所排放的廢棄物計算在內,其“三廢”排放總量也是相當龐大的。同時,其技術復雜,生產難度大,對設備和材料要求高,推廣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在鈦白粉的各項指標中,白度是比較重要的指標之一,由于鈦白粉的白度較高,也是被稱為“白色王”的主要原因,但是鈦白粉的白度并非定值,而是根據生產方法和工藝參數改變的,當然白度是越高越好。關于鈦白粉白度的影響因素國內外研究的較少,相關論文及著作解釋的也較為寬泛。通過研究二氧化鈦粒子的大小、形狀、粒度分布以及雜質的種類和晶核缺陷簡要說明了它們與白度的關系,但對于理論解釋較少,沒有找到根本原因;著重對表面處理的影響做了相關研究,認為漿料分散性、pH值、化學品加入順序等對終產品性有較大影響,但對白度的解釋極少;雖未對鈦白粉的白度進行研究,但對純堿的白度做了相關說明,認為粒度、鐵含量和生產工藝對產品性能有較大影響。
二、白度的定義及分類
白是具有光反射比高和色飽和度低的特殊顏色屬性,是基于目視感知而判斷反射物體所能顯白的程度。一般當物體表面對可見光譜內所 有波長的反射比都在80%以上時,可認為該物體表面為白色。白色位于色空間中相當狹窄的范圍內,它們與其他顏色一樣,可以用三維量(即光反射比Y、純度C、主波長λ)來表示。但人們卻習慣將不同白度物體按一維量白度(W)排序來定量評價其白色程度,而把理想白色(如高純度硫酸鋇,其白度值為百分百)作為參比標準。無論是目視評定白度,還是用儀器評定白度,都須建立在公認的“標準”基礎上。所以,所謂白度是指距離理想白色的程度。
為了便于研究及比較,人們引入三刺激值Y(明度)、興奮純度(Pe),以及L、a、b值幾個物理量來規范白度或顏色。對于Y和Pe來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資料顯示物體表面Y>70,Pe<10時可看做白色,有的則顯示Y=70~90,Pe=0~10時為白色。
為了進一步改進和同一顏色的評價方法,國際照明委員會(CIE)引用了L、a*、b*三個數值來表示某一顏色,L值為亮度,變化范圍了0~100,L=0為完全黑暗,即為黑色,L=100為明亮。a*、b*值有正負之分,其中a表示紅綠色,-a*為綠色,絕 對值越大,綠色飽和度越大,+a*為紅色,數值越大,紅色越強烈。b*值為黃藍色,-b*為藍色,絕 對值越大,藍色越深,+b*為黃色,數值越大,黃色越深。有了這三個數值之后可在空間建立三維顏色坐標系,見圖1,L、a、b為坐標軸,任何一種可見光顏色都可以在坐標系中表示出來,這種表示方法比于Y和Pe更為精細準確,適用范圍更廣。
國際上對于白度的計算公式或方法有多種,如甘茨白度、藍光白度、亨特百度、Tabble白度、建材白度等,甚至每個行業或企業都有不同的評定方法,就是用頻率來看,甘茨白度、藍光白度、亨特白度是應用較多的三種.
三、 白度的測量
白度的計算和測量方法有多種,因此在對比白度時需要說明用的何種計算方法,因為不同的計算方法取得的白度值有較大不同。在市面上有很多用于測量白度的儀器,不同一起的測量原理可能存在差異,致使同種樣品使用不同儀器測量時結果有所不同。
目前用于測量白度的儀器有MS-350、ND101-DP、ZDB-1等,它們的光源型號和視野角度有所不同,表1為同種樣品不同測試條件下的白度值,由表可知,不同的測試條件對白度的影響較大,因此,測試方法的選擇對白度數據有相當大的影響。
四、影響白度的因素
就目前來講,影響鈦白粉白度的因素有雜質、粒徑和粒度分布、顆粒形狀、鈦含量等因素。
五、 生產中提高白度的方法
在生產及客戶使用過程中,都希望鈦白粉的白度能夠更高,據經驗分析,當鈦白粉的白度升高時,其遮蓋力、消色力指標也會相應升高,因此,要達到同等的效果使用的鈦白粉量就少,成本就會降低。關于生產中提高白度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幾點(針對于硫酸法)。
(1)原料選擇方面
原料是生產的首步,只有合格的原料才能生產合格的產品,鈦白粉對于雜質的含量極為敏感,有時要精細準確到1ppm,因此,選擇好的礦源是重中之重。鐵、錳、釩鈮是比較重要的雜質,其含量需要進行嚴格的測試并精細準確控制。
(2)水解技術
水解是硫酸法鈦白粉生產過程中重要的工藝,也是影響鈦白粉白度的重要位置。通常加壓水解產物的均勻性較差,洗滌速度慢,成品白度差,而常壓水解可以克服這一缺點,時顆粒形狀均勻,白度上升。
(3)煅燒條件
煅燒是脫水、脫硫、晶型轉化、晶型成長的過程,與成品的白度有直接關系,切勿欠燒或過燒。一般在回轉窯前方設置燃燒室,防止高溫火焰直接接觸物料,并控制溫度、轉速和煅燒時間,根據經驗控制各項參數。
(4)砂磨條件
砂磨是后處理階段的首作業,其任務是將物料打碎,用于后期的包膜處理。當物料過粗時,包膜不均勻,過細會導致成品遮蓋力下降,并浪費研磨資源,因此,一般控制平均粒徑在0.3~0.6μm之間。
(5)包膜過程
包膜方式、包膜量、包膜的均勻程度等都可以影響產品的白度,通常情況下,包磷、鋁、鋯是會是白度有升高的趨勢,而包硅則會使白度不變甚至下降,而當包膜不均勻時也會嚴重影響成品的白度。
(6)氣粉條件
氣粉是將鈦白粉粉碎到合適的粒徑,粒徑越大,均勻性越差,白度越低,反之白度升高,因此,根據經驗一般將成品粒徑粉碎到0.2~0.35μm之間。
六、通過以上對于鈦白粉白度的分析,可得出兩個結論:
(1)鈦白粉的白度常用甘茨白度、藍光白度和亨特白度來表示,不同的白度由不同的應用場合,而且測量白度的儀器存在差異,對比時需要確定儀器型號;
(2)鈦白粉白度的影響因素有雜質、粒徑和粒度分布、顆粒形狀和鈦含量,其中雜質的影響很嚴重,其次是粒度分布和鈦含量,顆粒形狀對白度的影響較小,具體影響作用為雜質含量越低,粒度分布越集中,平均粒徑越小,鈦含量越高,白度值越大,反之白度越小.
上海浩羅實業有限公司 銷售進口鈦白粉和國產鈦白粉
金紅石型鈦白粉或者銳鈦型鈦白粉任您選擇,活性氧化鋅、立德粉、滑石粉、尿素、甘油、沉淀硫酸鋇、高嶺土等化工原料大量現貨銷售。
我們的聯系方式如下:
聯系人:須冬華(公司第一負責人)
手機:13701821799(歡迎詢價、詢技術)
免費拿樣、免費提供技術支持!
淘寶企業店鋪:https://lan8615.taobao.com
公司官網:http://m.bjstyb.com地址:中國上海市寶山區
掃一掃!立刻聯系
- 上一個:
- 鈦白粉硫酸法與氯化法生產區別
- 下一個:
- 粉末涂料的配方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