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鋅的選擇
如何選擇優質的氧化鋅呢?
一、優質飼料添加劑氧化鋅選擇的核心指標
到達腸道的分子氧化鋅濃度應不低于800ppm(硬指標)
理論上高于這個濃度效果更好;
那為什么大部分氧化鋅添加后實際效果不好呢?那就是腸道最低濃度沒有達到,再回溯分析,是關鍵的三核心要素沒有做到!
二、優質的飼料添加劑氧化鋅關鍵三核心要素
1.耐加工性指標:加工損失要低于10%;
2.過胃損失指標:過胃損失要低于10%;
3.腸溶釋放率:釋放率要大于80%
只有滿足上述指標才能使得到達腸道的氧化鋅分子濃度達到抗腹瀉濃度要求,才會有效果。但遺憾的是大多數各類型市售氧化鋅無法達到此要求,這也是效果不好的原因。
三、核心指標與制劑類型的關系
要使到達腸道的分子氧化鋅濃度不低于800ppm的話,那必要要通過飼料加工、過胃與腸道釋放這三道關口,首先要保證氧化鋅在飼料加工高溫、高濕與高壓的情況下,氧化鋅基本不被破壞、暴露出來,然后過胃時,被胃酸破壞越少越好,到達腸道時,能夠充分在后腸道(空腸與回場段)釋放。
選用氧化鋅原粉,飼料加工后,過胃損失率一般在70%,腸道保留率僅為30PPM/100 PPM,按法規劑量添加1600PPM的話,到達腸道的分子氧化鋅僅為480PPM,這就是氧化鋅原粉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見,氧化鋅必須要開展制劑技術改造,以保證耐加工、過胃、腸道釋放充分,按法規劑量添加1600PPM的話,腸道保留率必須要達到50PPM/100 PPM才可以。那氧化鋅制劑選用的包被技術及相應的材料就尤其重要。市場上出現過許多類型的包被氧化鋅,客戶在選擇制劑氧化鋅往往會舉棋不定,選擇時有哪些誤區呢?
四、選擇氧化鋅的誤區
誤區一:包的越厚越好
理論上包的越厚耐加工性能越好和過胃損失越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會帶來反作用,即氧化鋅含量會變低,腸道釋放會變差(或釋放時間拉長),帶來的直接作用就是添加量會提升同時性價比降低。當然實際情況是一般包被工藝控制不好(包被不均勻)或者選擇了并不合適的包被材料的時候,導致這一情況發生。
誤區二:體外酸中溶出率越低越好
這句話是沒錯的,直接做檢測,體外酸中溶出率都不高,錯的是缺少一個大家一直忽略的前置條件,只有耐加工性能保證的前提下才是!眾所周知目前無論采用冷噴、一步制粒等顆粒包被技術原理都是相同的,而且它們都有個共性,外觀顆粒均勻,圓整好看。但是這種包被工藝和包被材料對外力擠壓、溫度都非常敏感,經過飼料加工后,氧化鋅會暴露出來,過胃酸中溶出率自然不會太低。說句玩笑,好看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誤區三:耐加工過胃越好,腸道越難釋放
從理論上看這句話貌似很有道理,理論上也可以解釋。但是殊不知幾十年前人類已經在醫療領域應用骨架技術,只是受限于工藝設備問題無法提升產能造成成本居高,但隨著技術進步,這一高精尖技術早已應用到其他領域。特別是隨著功能性輔料的不斷升級開發,各種致孔劑、分散劑的配合使用,易過胃易腸溶的特定復合型骨架輔料已綻放精彩。
誤區四:推薦添加量越低證明產品工藝越好
從常理來看這句話比較迎合客戶的需求,一般而言,添加量低,證明相同量的氧化鋅療效更好,性價比高。但實際上市場上的很多類似產品在三核心指標達不到的情況下依舊推薦添加量很低(如500g/T)。甚至都沒有體外檢測指標來證明酸中溶出率、腸道釋放率比其他廠家有優勢,更無權威臨床試驗驗證了。我們只需謹記,推薦添加量的多少必須滿足:1.是否達到了氧化鋅腸道最低濃度?2.其他防腹瀉添加組分配伍;3.氧化鋅產品三大核心指標。
- 上一個:
- 科美基鈦白粉后期顆粒水洗的影響
- 下一個:
- 氧化鋅在陶瓷工業中的作用